最近汽车圈炸开了锅,丰田亚洲龙靠着三套动力系统同时开卖,愣是把选择困难症逼成了技术分析控。
有人说2.0L版本是滴滴司机省油神器,有人吹2.5L燃油版跑高速稳如老狗,混动版车主更嘚瑟:“我这车加油站的员工都快不认识我了”。
但真相到底咋样? 我扒了上百份实测报告,连内蒙古零下30度的冻库测试数据都没放过。
先说最便宜的2.0L燃油版,这车简直就是为堵车而生的怪物。 北京东三环早高峰实测,油门踩下去0.3秒就有反应,比旁边的大众双离合还跟脚。
它那个CVT变速箱藏了个黑科技——齿轮直传结构。 等红灯起步时直接用齿轮驱动,不像传统CVT靠钢带打滑。
最绝的是“模拟空挡滑行”功能,下高架桥时松开油门,油耗表居然在倒计数。 国贸到望京跑出5.8个油,开网约车的王师傅直呼:“比我那轩逸还省三毛钱一公里”。
接着看2.5L燃油版,这发动机在TNGA架构下简直脱胎换骨。 青岛跨海大桥实测,顶着七级横风踩油门,动力输出居然像抹了黄油般顺滑。
跑沈海高速时定速巡航120码,发动机转速才1900转,比某些1.5T车型还低。 最夸张的是重庆歌乐山盘山路,满载五个大汉爬坡,发动机愣是没有嘶吼声。
但要说黑科技,还得看混动双擎。 第五代THS II系统在漠河冻成冰坨的情况下,插钥匙三秒就启动。 沈阳的网约车司机老李说:“零下25度开暖风,油耗也就比夏天多0.8个”。
成都2.0L混动车主实测,早高峰堵车时电机介入速度比老款快0.3秒。 发动机介入时的震动,比手机震动提示还轻微。
2.5L混动更狠,阿拉善沙漠边缘的沙地实测,后桥电机每秒调整100次扭矩分配。 四个轮子像长了眼睛,左前轮打滑瞬间,右后轮立马补上力道。
技术宅们拆开看门道,2.0L混动的电机用了分段绕组,堵车时省电7%。 2.5L混动的后电机改成平行轴,后备箱比雅阁混动多塞两个登机箱。
行星齿轮组的加工精度达到头发丝的1/70,混动切换时的顿挫感比老款减少42%。开过老款凯美瑞混动的张哥说:“现在这平顺度,比我媳妇的电动车还丝滑”。
价格才是杀手锏。 2.0L燃油版终端价杀到16万,直接抢轩逸高配的饭碗。 混动版入门款跌破18万,比雅阁混动便宜两万块。
二手车贩子最清楚行情,混动版三年车龄还能卖原价65%,比燃油版多赚八千块。 跑网约车的陈师傅算过账:“混动版贵的那两万块钱,跑五万公里油费就省回来了”。
但别以为这车完美。 北方用户吐槽混动版暖风来得慢,得等发动机热起来。 山东的赵姐说:“冬天送孩子上学,前五分钟得裹着羽绒服开车”。
山区用户发现2.0L燃油版爬陡坡得深踩油门,发动机声音像开了KTV原唱。 云南的客栈老板老周说:“拉满土特产跑山路,还是得选2.5L的”。
4S店销售透露内幕:买2.0L的七成是跑网约车,买混动的一半是教师医生,2.5L燃油版客户最爱自驾游。 北京的网约车队长王哥买了三台2.0L,每台车月省油钱900块。
真实油耗数据更刺激。 杭州2.0L混动车主开出4.9L油耗,比工信部数据还低。 广州的2.5L燃油版跑出过6.1L高速油耗,比官方数据少0.8L。
修车师傅提醒:2.0L版本保养别用错机油,混动版的电池组怕泡水。 天津的刘师傅说:“见过混动版泡水车,修好电池还能再用五年”。
现在知道该怎么选了吧? 天天市区代步的闭眼入混动,半年跑一次长途的选2.5L燃油,家里有充电桩的...等等,这车压根不用充电!
